-
炒股杠杆是什么 想教育消费者的百果园 被市场教育了
发布日期:2025-08-15 22:06 点击次数:122□刘大山
近日,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的一段视频在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。面对消费者对“水果太贵”的质疑,他回应称:“百果园这么多年来都走在一个教育消费者成熟的路上,我们不会去迎合消费者。”这番言论迅速点燃舆论,相关话题如#百果园称不会迎合消费者#、#月薪两万吃不起百果园#冲上热搜,网友纷纷吐槽“吃个水果还要被教育”“上一个这么傲慢的还是钟薛高”。
余惠勇在视频中强调,商业有两种模式:“一是利用消费者的无知,二是教育消费者成熟”,而百果园选择后者。他认为,消费者对水果品质认知不足,容易被低价吸引,而百果园的使命是引导消费者理解高价背后的“高品质”。然而,这种“教育论”在消费者听来却充满居高临下的傲慢。
事实上,消费者并非不懂水果品质差异,而是质疑百果园的溢价是否合理。网友晒出的购物小票显示,4颗进口樱桃李51元、2个新西兰苹果68元,价格远超市场平均水平。更讽刺的是,2024年“3.15”曾曝光百果园加盟店用腐烂水果制作果切、虚标规格等问题,与其标榜的“高品质”形成鲜明对比。当消费者花高价却买到问题水果时,所谓的“教育”更像是一种讽刺。
消费者的不满直接反映在百果园的经营数据上。2024年,百果园营收同比下降9.8%,净利润由盈转亏,亏损达3.86亿元;全年关闭965家加盟店,日均关店2.64家。与此同时,会员复购率下降18%,客均消费从856元降至632元。
这一颓势并非偶然。近年来,山姆、Costco等会员制超市凭借产地直采和规模化优势,以更低价格提供同等级水果;社区团购、电商助农等模式则进一步削弱了百果园的渠道优势。当消费者发现同样的水果在别处便宜30%时,百果园的“教育”逻辑自然站不住脚。
百果园的困境让人联想到钟薛高的衰落——同样以高端自居,同样在舆论危机中摆出“消费者不懂”的姿态,最终被市场抛弃。商业的核心应是平等交易,而非企业单方面定义“成熟”。消费者愿意为真实的高品质买单,但拒绝为“傲慢溢价”支付额外成本。
百果园的案例再次证明,任何企业都无法长期凌驾于消费者之上。当“月薪两万吃不起百果园”成为自嘲梗时,折射的不仅是品牌危机,更是消费者对“价格与价值匹配”的觉醒。企业若想真正赢得市场,需要的不是高高在上的“教育”,而是倾听需求、兑现承诺,并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地为合理溢价买单。毕竟炒股杠杆是什么,在商业世界里,市场才是最终的“老师”。